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也是创新的“活力源泉”。在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,山东菲特自控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用二十年的坚守,诠释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。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菲特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端自控阀门,不仅服务国内石化企业,还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企业“掰手腕”,彰显了青州制造业的实力。
情系家乡:放弃外地建厂,选择扎根青州
2003年,王永涛在青岛已有一定规模的业务,本计划在胶南建设新厂。但家乡青州的发展召唤改变了他的计划。在青州招商团队的邀请下,他回到家乡实地考察,发现这里不仅靠近核心客户——省内炼化企业,运输和售后便利,而且拥有熟练技术工人,利于快速组建生产团队。2005年,菲特自控在青州经济开发区正式建厂,从最初的配套小厂发展为如今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王永涛表示,企业落户青州不仅为了自身发展,更为了回馈家乡。如今,菲特员工中近七成为青州本地人,企业还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阀门制造技术人才,为家乡制造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。
技术突破:将国外技术改造成“中国方案”
菲特的第一款核心产品——四连杆偏心蝶阀,就是技术自主化的典型案例。国内硫磺尾气处理行业长期被普通阀门性能不足困扰。王永涛团队发现国外相关阀门结构有参考价值,但直接照搬无法适应国内工况。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,优化密封面角度,平衡开关灵活性与密封性能,最终成功研发出适合国内需求的阀门。这款产品不仅成为全国硫磺尾气处理装置的“标配”,还助力菲特获得“潍坊市隐形冠军”称号。
“与老外掰手腕”:高端阀门打破国际垄断
菲特自主研发的高端阀门更让国际市场刮目相看。例如,为俄罗斯金矿研发的特殊阀门,单台售价高达180万元。这款阀门需要钛合金包裹碳化硅,工艺难度极高,国内供应商一度无法完成。王永涛团队通过反复实验和优化设计,成功解决难题,实现阀门在俄罗斯金矿的稳定运行,并打开国际市场。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,也彰显了青州制造业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竞争力。
深耕细分领域:以创新驱动发展
面对国内阀门企业数量从高峰期的3000家下降到如今的2000家,王永涛指出,中小企业不能与大企业争“全局”,机会在细分领域的深水区。石化、煤化工行业正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,对阀门的高耐压、高温精密控制需求日益增加。菲特正瞄准新能源产业链研发多晶硅专用阀门,实现进口替代,并通过权威检测与小批量试用,逐步赢得大型项目认可,使青州制造在全国行业中稳步立足。
初心不改:以员工成长和家乡发展为企业目标
菲特办公楼内,墙上没有显眼的荣誉奖牌,而是员工旅游的合影。王永涛认为,员工的稳定和发展比企业规模更重要。核心技术人员长期稳定在岗,许多工人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。企业新建厂房投入运营后,可新增数十个就业岗位,为更多青州人提供稳定工作。
王永涛坦言,企业的最终目标并非追求短期利润,而是通过扎根家乡、专注技术创新,让青州制造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赢得话语权,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菲特自控以耐心和技术坚守,完成了从“配套小厂”到高端阀门国际供应商的跨越。在青州这片热土上,企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,更传递出中小企业的社会担当与技术自信。这份坚守与创新,正为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高端装备领域书写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