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核电站众多设备中,闸阀因其出色的截断能力,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系统中,特别是一回路系统。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。然而,由于核电系统对密封性有极高要求,闸阀的结构特点和潜在泄漏风险,也成为核级设备运维管理中的关注重点。
一、闸阀结构与分类概览
闸阀的基本结构由阀体、闸板、阀座、阀杆和阀盖组成。其通过闸板在通道内升降实现管道介质的通断,仅适用于“全开”或“全关”状态,不具备流量调节能力。
根据闸板结构,核电用闸阀主要分为两大类:
楔式闸阀:如C型(弹性闸板)和K型(双闸板);
平行板闸阀:如V型(弹簧加载)和W型(带楔块结构)。
由于刚性闸板无法有效应对阀腔受压或高温变形带来的配合误差,在核电应用中已基本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结构,以增强密封可靠性。
二、内漏问题:制造与应用的双重挑战
闸阀作为截断阀,一旦发生内漏,系统安全便受到直接威胁。核电站中闸阀内漏多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:
介质洁净度差:杂质随介质进入密封副,导致密封面划伤或卡死;
行程控制不当:行程或力矩开关误调,致使阀门未能完全闭合;
密封加工精度不足:阀瓣与阀座贴合不严,导致渗漏;
材料缺陷:如气孔、夹渣等影响密封性能;
结构选型不匹配:如在低压差系统中误用自密封结构V型阀,密封不易形成。
防控措施应从制造与应用两端着手:加强密封面加工质量、优化选型与调试环节,并提升介质净化水平,降低阀门运行中的杂质风险。
三、外漏隐患:安全与环保的高压警钟
核电闸阀一旦发生外漏,不仅危及设备安全,更有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,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。常见外漏部位包括:
阀体与阀盖连接处:铸件缺陷(如砂眼、裂纹)、法兰垫片失效等;
填料函部位:填料老化或阀杆损伤导致密封失效;
上密封结构:在误操作或结构变形下发生泄漏。
针对这些风险,可从结构设计和制造控制双重维度加强防护:
选用高质量锻件:重要工况建议使用锻造阀体,降低铸件缺陷风险。
合理设计中法兰连接:核电闸阀常采用石墨缠绕垫+密封焊设计,具备三次唇边切割补焊能力。
填料结构优化:采用弹簧加载压紧机构,动态补偿填料松弛,提升密封稳定性。
设置引漏管道:用于放射性介质的阀门中段填料处设置引漏管,发生泄漏时可收集排出。
配置上密封结构:在填料失效时通过上密封提供第二道防线,确保紧急密封能力。
四、核电闸阀,精密与安全并重
核电站对阀门的密封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。闸阀作为大口径、高温高压系统中的关键设备,其内外泄漏问题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。为此,必须在产品设计、材料选用、制造工艺和运行维护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,从源头提升核级闸阀的可靠性与密封性能。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筑牢核电系统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